【楊櫨耳的簡介】
楊櫨耳為寄生于忍冬科植物半邊月楊櫨樹上的木耳。
中文學名 楊櫨耳
拉丁學名 Jew's Ear on Japanese Weigela
別 稱 楊廬耳
界 植物界 拼音Yánɡ Lú ěr
英文名Jew's Ear on Japanese Weigela
別名楊廬耳
出處出自《本草綱目拾遺》。
來源藥材基源:為寄生于忍冬科植物半邊月楊櫨樹上的木耳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uricularia auricula(L.ex Hook.)Underw.[Tremella auricula L.ex Hook.];Auricularia polytricha(Mont.)Sacc.[Hirneola polytricha Mont.];Auricularia delicata(Fr.)P.Henn.
原形態(tài)1.木耳 子實體叢生,常覆瓦狀疊生。耳狀。葉狀或近林狀,邊緣波狀,薄,寬2-6cm,最大者可達12cm,厚2mm左右,以側生的短柄或狹細的基部固著于基質上。初期為柔軟的膠質,粘而富彈性,以后稍帶軟骨質,干后強烈收縮,變?yōu)楹谏捕嗟慕琴|至近革質。背面外面呈弧形,紫褐色至暗青灰色,疏生短絨毛。絨毛基部褐色,向上漸尖,尖端幾無色,(115-135)μm×(5-6)μm。里面凹入,平滑或稍有脈狀皺紋,黑褐色至褐色。菌肉由有鎖狀聯(lián)合的菌絲組成,粗約2-3.5μm。子實層生于里面,由擔子、擔孢子及側絲組成。擔子長60-70μm,粗約6μm,橫隔明顯。孢子腎形,無色,(9-15)μm×(4-7)μm;分生孢子近球形至卵形,(11-15)μm×(4-7)μm,無色,常生于子實層表面。
2.毛木耳 子實體初期杯狀,漸變?yōu)槎鸂钪寥~狀,膠質、韌,干后軟骨質,大部平滑,基部常有皺褶,直徑10-15cm,干后強烈收縮。不孕面灰褐色至紅褐色,有絨毛,(500-600)μm×(4.5-6.5)μm,無色,僅基部帶褐色。子實層面紫褐色至近黑色,平滑并稍有皺紋,成熟時上面有白色粉狀物即孢子。孢子無色,腎形,(13-18)μm×(5-6)μm。
3.皺木耳 子實體群生,膠質,干后軟骨質。幼時杯狀,后期盤狀至葉狀,(2-7)cm ×(1-4)cm,厚5-10mm,邊緣平坦或波狀。子實層面凹陷,厚85-100μm,有明顯的皺褶并形成網(wǎng)格。不孕面乳黃色至紅褐色,平滑,疏生無色絨毛;絨毛(35-185)μm×(4.5-9)μm。孢子圓柱形,稍彎曲,無色,光滑,(10-13)μm×(5-5.5)μm。
生境分部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1.生于櫟、榆、楊、槐等闊葉樹腐木上。
2.生于楊、柳、桑、槐等闊葉樹腐木上。
3.生于闊葉樹腐木上。
資源分布:1.分布于全國各地,各地還有人工栽培。
2.分布于全國大部分省區(qū),各地有人工栽培。
3.分布于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廣西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【楊櫨耳的功效與作用】
楊櫨耳的功效
性味甘;苦;平;無毒
歸經(jīng)脾;肝;大腸經(jīng)
楊櫨耳的作用
楊櫨耳的功能主治化瘀;止血。主瘀阻血凝;癥瘕結塊;痔瘡出血
【楊櫨耳的圖片】


【楊櫨耳的各家論述】
楊櫨耳在《本草拾遺》:主老血結塊,破血,止血。煮服之。
網(wǎng)頁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修改或刪除!
中醫(yī)中藥網(wǎng)傳承中藥文化,提供中藥大全、中藥百科、中藥方劑、中藥飲片、中藥材價格、中藥材種植、中醫(yī)養(yǎng)生、中醫(yī)藥膳、中醫(yī)按摩、中醫(yī)方劑、中醫(yī)推拿、中醫(yī)針灸、中醫(yī)減肥等信息。
免責聲明:本站中藥百科、飲片、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(wǎng)絡摘錄,不能用作具體藥方,使用前請遵醫(yī)囑!本網(wǎng)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、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,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、真實。業(yè)務及友情鏈接:2871960833
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(wǎng)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(lián)網(wǎng)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(寧)-經(jīng)營性-2018-0003 (c)2015-2020公安備案
62112202000069號 中醫(yī)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(wǎng)站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