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豆蔻丸,中藥方劑名,出自《圣惠》卷四十七,用于霍亂,及脾胃氣虛,腹脹妨悶,不思飲食,胃受風冷。
【方劑組成】
白豆蔻3分(去皮),干姜半兩(炮裂,銼),白術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人參3分(去蘆頭),桂心半兩,厚樸1兩(去粗皮,涂生姜汁炙令香熟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訶黎勒皮3分。
【制備方法】
上為散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功能主治】
本方主要用于霍亂,及脾胃氣虛,腹脹妨悶,不思飲食,胃受風冷。
【用法用量】
每服20丸,以生姜、大棗湯送下,日4-5次。
【各家論述】
白豆蔻丸——《圣惠》卷十五
【處方】白豆蔻3分(去皮),草豆蔻3分(去皮),食茱萸3分,白術3分,人參3分(去蘆頭),陳橘皮3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,桂心3分,干姜半兩(炮裂,銼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神曲3分(炒微黃)。
【制法】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功能主治】時氣后脾胃氣冷,食不消化。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30丸,食前以生姜、大棗湯送下。
白豆蔻丸——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四
【處方】白豆蔻仁(炒)1兩,縮砂仁(炒)1兩,人參1兩,白術1兩,茯苓(去皮)1兩,丁香1兩,白姜(炮)1兩,粉草1兩,麥糵1兩(炒),良姜半兩。
【制法】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【功能主治】脾胃氣弱,飽則胸間虛滿。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1-2丸,食前煎人參、大棗湯嚼下。
白豆蔻丸——《圣惠》卷五
【處方】白豆蔻1兩(去皮),干姜1兩(炮裂),半夏1兩半(湯洗7遍去滑,微炒),桂心2分,白術3分,細辛3分,木香1兩,訶黎勒1兩半(煨,用皮),枳實1兩(麩炒微黃)。
【制法】上為細末,以酒煮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功能主治】脾胃虛弱,胸膈氣滯,吐逆不下食。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20丸,用厚樸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白豆蔻丸——《圣惠》卷二十八
【處方】白豆蔻半兩(去皮),白術半兩,胡椒半兩,當歸半兩,白龍骨半兩,蓽茇半兩,厚樸1兩(去粗皮,涂生姜汁炙令香熟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芎藭半兩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肉桂1兩(去皺皮),白茯苓半兩,訶黎勒1兩半(煨,用皮),干姜半兩(炮裂,銼)。
【制法】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功能主治】虛勞泄痢,腹脹滿痛,或時疼痛,飲食減少,四肢無力。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30丸,食前以粥飲送下。
白豆蔻丸——《圣惠》卷七十八
【處方】白豆蔻3分(去皮),桂心3分,丁香半兩,陳橘皮3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,訶黎勒皮3分,木香半兩,吳茱萸1分(湯浸7遍,焙干微炒)。
【制法】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功能主治】產后咳清,心胸噎悶。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20丸,以橘皮湯送下;如人行3-5里再服。
白豆蔻丸——《醫(yī)方類聚》卷十引《簡要濟眾方》
【處方】白豆蔻1兩(去皮),白術3分,干姜3分(炮)。
【制法】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功能主治】脾氣不和,不思飲食。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20丸,空心。食前煎生姜、大棗湯送下。
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修改或刪除!
中醫(yī)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,提供中藥大全、中藥百科、中藥方劑、中藥飲片、中藥材價格、中藥材種植、中醫(yī)養(yǎng)生、中醫(yī)藥膳、中醫(yī)按摩、中醫(yī)方劑、中醫(yī)推拿、中醫(yī)針灸、中醫(yī)減肥等信息。
免責聲明:本站中藥百科、飲片、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,不能用作具體藥方,使用前請遵醫(yī)囑!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、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,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、真實。業(yè)務及友情鏈接:2871960833
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(lián)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(寧)-經營性-2018-0003 (c)2015-2020公安備案
62112202000069號 中醫(yī)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