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五加葉的簡介】
五加葉,中藥名。為五加科五加屬植物細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.W.Smith和無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 (Rupr. Maxim.) Seem.的葉。植物無梗五加,分布于黑龍江(黑龍江、虎林、海林)、吉林(吉林市、安圖、撫松)、遼寧(千山)、河北(興隆、易縣、小五臺山)和山西(五臺山);植物細柱五加,分布于中南、西南及陜西、山西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等地。具有散風除濕,活血止痛,清熱解毒之功效。治療皮膚風濕,跌打腫痛,疝痛,丹毒。
別 稱 五加蕻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
界 植物界
門 被子植物門
綱 雙子葉植物綱
目 傘形目
科 五加科
屬 五加屬
種 細柱五加、無梗五加
采收時間 6~10月
用 量 內(nèi)服:煎湯,6~15g;外用:適量
毒 性 無毒
貯 藏 貯于干燥容器內(nèi),置通風干燥處
灌木或小喬木,高2-5m。樹皮暗灰色或黑色,有縱裂紋,枝無刺或疏生粗壯刺,平直或彎曲。掌狀復葉;柄長3-10cm,無刺或有散生的小刺。小葉3-5,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,稀為橢圓形,長8-18cm,寬3-7cm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,上面深綠色,下面淺綠色,葉脈及邊緣均有剛毛,邊端漸尖,基部楔形,上面深綠以,下面淺綠色,葉脈及邊緣均有剛毛,邊緣有不整齊鋸齒。數(shù)個至10個頭狀藥序組成圓錐花序,總花梗長5-30mm,必生短柔毛;萼綠色,密生白色絨毛,具5小齒;花深紫色或近于黑褐以,花瓣5,放形,長不及2mm,外面褐短柔毛,以后毛脫落;雄蕊5,長于花瓣;子房2室,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狀,僅柱頭裂片離生。核果漿果狀,卵橢圓形,成熟時黑色,具宿存花柱。花期6-8月,果期8-9月。
化學成分無梗五加的葉含強心甙0.228%,揮發(fā)油0.1%還有皂甙。刺五加的葉含多種刺木骨甙(Eleuthe-rosides)。
【五加葉的功效與作用】
五加葉的功效
性味 味辛,性平。 歸經(jīng) 入肺、肝、腎經(jīng)。 功效 散風除濕,活血止痛,清熱解毒。
五加葉的作用
皮膚風濕,跌打腫痛,疝痛,丹毒。散風除濕;活血止痛;清熱解毒。主皮膚風濕;跌打腫痛;疝痛;丹毒。
【五加葉的圖片】


【五加葉的各家論述】
1.《日華子本草》:治皮膚風,可作蔬菜食。
2.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敷跌打,消腫痛。
【五加葉的相關配伍】
1、治諸瘡引痛,百藥煎八錢,五加葉五錢,舊茶芽四錢。上為細末,每八分,白湯下,數(shù)服而安。(《本朝食鑒》) 2、治灶丹從兩腳赤如火燒,五加葉、根(燒作灰)五兩,取煅鐵家槽中水和涂之。(《楊氏產(chǎn)乳集驗方》) 原形態(tài)灌木,有時蔓生狀,高2-3m。枝灰棕以,無刺或在葉柄基部單生扁平的刺。葉為掌狀復葉,在長枝上互生,在短枝上簇生;葉柄長3-8cm,常有細刺;小葉5,稀為3或4,中央一片最大,倒卵形至倒披針形,長3-8cm,寬1-3.5cm,先端尖或短漸尖,基部楔形,兩面無毛,或沿脈上疏生剛毛,下面脈腋間有淡棕色簇毛,邊緣有細鋸齒。傘形花序腋生或單生于短枝頂端,直徑約2cm;總花梗長1-2cm;花梗長6-10mm;萼5齒裂;花黃綠色,花瓣5,長圓狀卵形,先端尖,開放時反鄭;雄蕊5,花絲細長;子房2室,花柱2,分離或基部合生,柱頭圓狀狀。核果漿果狀,扁球形,直徑5-6mm,成熟時黑色,宿存花柱反曲。種子2粒,細小,淡褐色。花期4-7月,果期7-10月。
網(wǎng)頁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修改或刪除!
中醫(yī)中藥網(wǎng)傳承中藥文化,提供中藥大全、中藥百科、中藥方劑、中藥飲片、中藥材價格、中藥材種植、中醫(yī)養(yǎng)生、中醫(yī)藥膳、中醫(yī)按摩、中醫(yī)方劑、中醫(yī)推拿、中醫(yī)針灸、中醫(yī)減肥等信息。
免責聲明:本站中藥百科、飲片、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(wǎng)絡摘錄,不能用作具體藥方,使用前請遵醫(yī)囑!本網(wǎng)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、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,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、真實。業(yè)務及友情鏈接:2871960833
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(wǎng)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(lián)網(wǎng)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(寧)-經(jīng)營性-2018-0003 (c)2015-2020公安備案
62112202000069號 中醫(yī)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(wǎng)站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