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輕粉的簡介】
輕粉主要含氯化亞汞。天然產(chǎn)者,名角汞礦,但平常都用人工制備,為無味無色(平常帶淡黃色)鱗片狀結(jié)晶。化學上又名甘汞,其干燥品含HgCl不得少于99.6%。本品毒性雖小,但與水共煮,則分解而生氯化汞及金屬汞,后二者都有劇毒;在曝光時,甘汞顏色漸漸變深,亦起同樣變化而具劇毒。
藥材名稱 輕粉
拼音 Qīnɡ Fěn
英文名 Calomel, Mercurous Chloride
別名 汞粉、峭粉、水銀粉、膩粉、銀粉、掃盆。
出處 出自《本草綱目拾遺》
《品匯精要》:凡作粉,先要作曲,其作曲之法:以皂礬一廳,鹽減半,二味入舊鐵鍋內(nèi),以慢火炒之,仍以鐵方鏟攪不住手,炒干成曲,如柳青色。
藥材基源 為粗制氯化亞汞結(jié)晶。
生境分部 主產(chǎn)于湖北武漢、湖南湘潭、四川重慶、天津、河北安國、云南昆明等。
性狀鑒別 本品為鱗片狀結(jié)晶,形似雪花。銀白色;半透明或微透明。具銀樣光澤。體輕,質(zhì)脆,用手捻之,易碎成細粉。氣無,味淡。遇光顏色緩緩變暗。以片大、色潔白、體輕、具銀樣光澤者為佳。
顯微鑒別 透射偏光鏡下:無色透明;片狀,不規(guī)則長片狀、長條形,先端常呈角狀,高正突起。雙晶為對稱消光,雙晶面平行理解面;單晶為平行消光,有的具暈彩。
品質(zhì)標志
(1)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》1995年版規(guī)定:本品含氯化亞汞(Hg2Cl2)不得少于99.0%。
(2)雜質(zhì)含量限制 ①升汞:取本品2g,加乙醚20ml,振搖5min 后,濾過,濾液放置,使乙醚自然揮散,殘渣加水10ml與稀硝酸2滴溶解后,照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》1995年版,氯化物檢查法項下的方法(附錄ⅨC)檢查,如發(fā)生混濁,與標準氯化鈉溶液7ml同一方法制成的對照液比較,不得更濃。②汞珠:取本品約1g,平鋪于白紙上,用擴大鏡檢視,不應(yīng)有汞珠存在。③熾灼殘渣:按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》1995年版規(guī)定:不得過0.1%。
化學成分 主要含氯化亞汞(Mercurous chloride Hg2Cl2或HgCl)。
鑒別
(1)本品遇氫氧化鈣試液、氨試液或氫氧化鈉試液即變成黑色。(檢查汞鹽)
(2)取本品,加等量無水碳酸鈉,混合后,置干燥試管中,加熱,即分解析出金屬汞,凝集在試管壁上,管中遺留的殘渣加稀硝酸溶解后,濾過,濾液加硝酸使成酸性后,加硝酸銀試液,即生成白色凝乳狀沉淀;分離,沉淀加氨試液即溶解,再加硝酸,沉淀復(fù)生成。(檢查氯化物)。
炮制 用磚砌一爐灶,上有10個爐眼,每一爐眼放一平底鍋。先將膽礬3.5斤、食鹽3斤放于盆內(nèi),加水約3斤混合,放人水銀6.25斤,攪拌成粥狀,再加入紅土約10大碗,拌和成半干半濕的軟泥塊,分成10份,捏成饅頭形。另在平底鍋中央撤一層沙土,將饅頭狀物分別放在沙土上,并用陶碗或瓷盆蓋上,再用泥封固,以防泄氣。先放在爐旁。每爐約用上等木炭47斤,先在爐外燒之全紅,再裝入各爐眼內(nèi),略燒片刻,即行通火,將爐眼中央擺成空型,若見有火苗之處,用炭壓蓋不使上燃,再將爐門關(guān)閉,開始悶火。等到炭已燒透,至無火苗,且外被一層白灰時,將已封固的平底鍋放在每個爐眼上,將爐門關(guān)閉。22小時后開鍋,則見鍋內(nèi)出現(xiàn)多數(shù)多角形片狀雪花樣結(jié)晶,用雞翎掃下,揀去雜質(zhì),遮光密閉保存。紅土與沙仍可繼續(xù)使用。
性味 辛,寒,有毒。
①《嘉佑本草》:“辛,冷,無毒。”
②《醫(yī)學入門》:“有毒。”
③《本草從新》:“辛冷而燥,有毒。”
歸經(jīng) 入肝、腎經(jīng)。
①《玉楸藥解》:“入足少陰腎、足厥陰肝經(jīng)。”
②《本草再新》:“入肝、肺二經(jīng)。”
用法用量 外用:研末調(diào)敷或干撒。內(nèi)服:研末,2-5厘;或入丸、散。
禁忌 內(nèi)服宜慎,體弱及孕婦忌服。
1.《本草拾遺》:畏磁石、石黃。忌一切血。
2.《品匯精要》:虛人不宜服。
3.《本草經(jīng)硫》:凡閉結(jié)由于血虛不能潤澤;小兒疳病,脾胃兩虛;小兒慢驚,痰涎壅上;楊梅結(jié)毒,發(fā)于氣虛久病之人,咸不宜服。
【輕粉的功效與作用】
輕粉的功效
殺蟲;攻毒;祛腐;止癢;祛痰;逐水;通便。主瘡瘍潰爛;疥癬癢疹;瘰疬;梅毒;疳瘡;酒皶鼻;痤瘡;急慢驚風;痰壅喘逆;水腫脹滿;二便不利。
①《本草拾遺》:“通大腸,轉(zhuǎn)小兒疳并瘰疬,殺瘡疥癬蟲及鼻上酒齄,風瘡瘙癢。”
②《本草衍義》:“下涎藥并小兒涎潮、瘈疭多用。”
③張元素:“潔凈府,去膀胱中垢膩。”
④《醫(yī)學入門》:“消水腫,止血痢,吐風涎。”
⑤《綱目》:“治痰涎積滯,水腫臌脹,毒瘡。”
⑥《本草正》:“治瘰疬諸毒瘡,去腐肉,生新肉。”
輕粉的作用
①治諸疥瘡:輕粉五錢匕,吳茱萸一兩,赤小豆四十九粒,白蒺藜一兩,白蕪荑仁半兩,石硫黃少許。上六味,搗研為散,令勻。每用生油調(diào)藥半錢匕,于手心內(nèi)摩熱后,遍揩周身有疥處,便睡。(《圣濟總錄》神捷散)
②治人面上濕癬:輕粉、斑貓(去翅、足)。上研細,用溫水以雞翎掃之周圍。《普濟方》輕粉散)
③治小兒生癬:豬脂和輕粉抹之。(《仁齋直指方》)
④治小兒頭瘡:蔥汁調(diào)膩粉涂之。(《瀕湖集簡方》)
⑤治風蟲牙疳,膿血有蟲:輕粉一錢,黃連一兩。為末摻之。(《昔濟方》)
⑥治楊梅瘡癬:汞粉、大風子肉。等分為末,涂之。(《嶺南衛(wèi)生方》)
⑦治楊梅瘡毒:輕粉、胡桃仁、槐花(炒,研)、紅棗肉各二錢(輕粉宜減量)。搗丸。分作三服,初日雞湯下,二日酒下,三日茶下。三日服盡。(《楊誠經(jīng)驗方》)
⑧治楊梅:血丹、輕粉各等分。豬膽汁調(diào)搓。(《瘍醫(yī)大全》)
⑨治下疳陰瘡:輕粉末干摻之。(《積善堂經(jīng)驗方》)
⑩治臁瘡不合:輕粉五分,黃蠟一兩。以粉摻紙上,以蠟鋪之。敷在瘡上,黃水出。(《永類鈐方》)
?治小兒涎喘:無雄雞子一個,用雞子清入輕粉一分(宜減量),拌勻,銀器盛置湯瓶上蒸熟,三歲兒食盡,當吐痰或泄。壯實者乃可用。(《串雅內(nèi)編》輕粉頂)
?治水氣腫滿:汞粉一錢(烏雞子去黃盛粉,蒸餅包,蒸熟取出),苦葶藶(炒)一錢。同蒸餅杵丸綠豆大。每車前湯下三、五丸,日三服。(《醫(yī)壘元戎》)
?治血痢:膩粉五錢,定粉三錢。同研勻,用水浸蒸餅心少許,和為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七丸或十丸,艾一枝,水一盞,煎湯下。艾湯多亦妙。(《秘寶方》)
?治大小便關(guān)格不通,腹脹喘急:膩粉一錢(宜減量),生麻油一合。相合,空腹服之。(《圣惠方》)
?治大便不通,十日秘者:棗一枚(去核),膩粉一錢(宜減量)。上以膩粉納于棗中,和白面裹之,于火上炙令熟,碾羅為末。以煎湯調(diào),頓服之。(《圣惠方》)
【輕粉的圖片】


【輕粉的各家論述】
1.《本草衍義》:水銀粉,下涎藥并小兒涎潮、JIZONG多用。然不可常服及過多,多則其損兼行。若兼驚,尤須審謹。蓋驚為心氣不足,不可下,下之里虛,驚氣入心不可治,若其人本虛,便須禁此一物。
2. 劉完素:銀粉,能傷牙齒,蓋上下齒齦屬手足陽明之經(jīng),毒氣感于腸胃,而精神氣血水谷既不勝其毒,則毒即循經(jīng)上行,而至齒齦嫩薄之分為害也。
3.《醫(yī)學入門》:輕粉,《經(jīng)》云利大腸,東垣又云抑肺而斂肛門,何也?蓋輕粉經(jīng)火本燥,原自水銀性冷,用之于潤藥則利,用之于澀藥則止,所以又能消水腫,止血痢,吐風涎。要之虛病禁用,實者亦量用之。
4.《綱目》:水銀乃至陰毒物,因火煅丹砂而出,加以鹽礬煉而為輕粉,加以硫黃升而為銀朱,輕飛靈變,化純陰為燥烈,其性走而不守,善劫痰涎,消積滯,故水腫風痰濕熱毒瘡,被劫涎從齒齦而出,邪郁為之暫開,而疾因之亦愈。若服之過劑,或不得法,則毒氣被蒸,竄入經(jīng)絡(luò)筋骨,莫之能出,痰涎既去,血液耗亡,筋失所養(yǎng),營衛(wèi)不從,變?yōu)榻顢伖峭矗l(fā)為癰腫疳漏,或手足皸裂,蟲癬頑痹,經(jīng)年累月,遂成廢痼,其害無窮。陳文中言,輕粉下痰而損心氣,小兒不可輕用,傷脾敗陽,必變他證,初生尤宜滇之。
5.《本草經(jīng)疏》:水銀粉,療體與水銀相似,第其性稍輕浮爾。大腸熱燥則不通,小兒疳病,因多食甘肥,腸胃結(jié)滯所致,辛涼總除腸胃積滯熱結(jié),故主之也。其主瘰瘡疥癬蟲及鼻上酒ZHA風瘡瘙癢者,皆從外治,無非取其除熱殺蟲之功耳。
【輕粉的藥理作用】
輕粉外用有殺菌作用,內(nèi)服適量能制止腸內(nèi)異常發(fā)酵,并能通利大便。甘汞口服后在腸中遇堿及膽汁,小部分變成易溶的二價汞離子。二價汞離子能抑制腸壁細胞的代謝與機能活動,阻礙腸中電解質(zhì)與水分的吸收而導致瀉下;且可抑制腸中細菌將膽綠素變?yōu)槟懠t素,又因腸內(nèi)容物迅速排出,影響了膽綠素的轉(zhuǎn)變,故服藥后大便可成綠色。二價汞離子吸收后,還可與腎小管細胞中含疏基酶結(jié)合,抑制酶的活性,影響其再吸收功能而有利尿作用。大量可致中毒。 用阿拉伯膠制成輕粉混懸液灌胃,其半數(shù)致死量小鼠為410mg/kg,大鼠為1740mg/kg。中毒后小鼠的心、肝、腎皆有不同程度的病變,腎小管上皮細胞最顯著,有濁腫、脂變、壞死等,卵巢中部分較大濾泡破碎,且有白細胞浸潤。輕粉水浸劑(1∶3),在試管內(nèi)對堇色毛癬菌、許蘭氏黃癬菌、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、紅色表皮癬菌、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輕粉1:3的水浸液在體外對堇色毛癬菌、奧杜盎小芽飽癬菌、紅色表皮癬菌、星形奴卡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
網(wǎng)頁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,如有侵權(quán)請聯(lián)系我們修改或刪除!
中醫(yī)中藥網(wǎng)傳承中藥文化,提供中藥大全、中藥百科、中藥方劑、中藥飲片、中藥材價格、中藥材種植、中醫(yī)養(yǎng)生、中醫(yī)藥膳、中醫(yī)按摩、中醫(yī)方劑、中醫(yī)推拿、中醫(yī)針灸、中醫(yī)減肥等信息。
免責聲明:本站中藥百科、飲片、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(wǎng)絡(luò)摘錄,不能用作具體藥方,使用前請遵醫(yī)囑!本網(wǎng)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、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(wù)的活動,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、真實。業(yè)務(wù)及友情鏈接:2871960833
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(wǎng)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(lián)網(wǎng)藥品信息服務(wù)資格證書 (寧)-經(jīng)營性-2018-0003 (c)2015-2020公安備案
62112202000069號 中醫(yī)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(wǎng)站地圖